【图】中国旗袍走向世界 美丽温婉得到世界人民热爱

2015/9/14 21:52:28 作者:O2-xiesi… 来源:女物服饰网
旗袍,中国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 。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

特征 

综述
古典旗装大多采用平直的线条,衣身宽松,两边开叉,胸腰围度与衣裙的尺寸
比例较为接近。旗袍的外观特征一般要求全部或部分具有以下特征:右衽大襟的开襟或半开襟形式,立领盘纽、摆侧开衩,单片衣料、衣身连袖的平面裁剪等。开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征之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必要的。
艺术,是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设计师与旗袍经过20世纪上半叶的演变,旗袍的各种基本特征和组成元素慢慢稳定下来。旗袍成为一种经典女装也是设计师灵感的来源之一。旗袍是近代兴起的中国妇女的传统时装,而并非正式的传统民族服装。它既有沧桑变幻的往昔,更拥有焕然一新的当今时代。旗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加之可欣赏度比较高,因而富有一定收藏价值。
民国旗袍这些与西方服饰审美一致的特征,并非偶然产生。在当时,上海这个中西文化杂处的大都市,是最具条件诞生如今我们或许已经难以寻找的民国旗袍的,在上海诞生的证据虽不甚确凿,但我们还是可以断言,海派袍是民国旗袍的典型。如果我们再胆大一点,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假设,现代旗袍,或狭义的旗袍,就是海派旗袍。因为,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旗袍两字所引发的联想或意象,就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海派旗袍。京派与海派代表着艺术、文化上的两种风格。凝练。
近代旗袍进入了立体造型时代,衣片上出现了省道,腰部更为合体并配上了西式的装袖、旗袍的衣长、袖长大大缩短、腰身也越为合体。
样式变迁
旗袍历经百年的演进,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的变化,演绎出多姿多彩的样式,让人目不暇接。20世纪30、40年代旗袍发展的黄金时代,样式变化多且非常丰富。旗袍的襟、领、袖、裙摆等部位风格别样:襟有圆襟、方襟、长襟等;领有上海领、元宝领、低领等;袖子有长袖、短袖,有挽大袖、套花袖,还有喇叭形的倒大袖,在袖口镶、绣、滚、荡各种纹样,十分别致;裙摆除了长短变化,还增加了鱼尾形、波浪形等裙摆款式。
领型起伏
中国旗袍的领式经历了交领、矩领、直领、盘领、圆领、立领等变化。
旗袍的领型花样百出,领的高度先高后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领风气之先,流行起“元宝领”,领高可直抵腭下,继而至耳,拢住下巴,美化了脸型。旗袍的领型由高到低,低领成为流行趋势,并慢慢向无领发展,女学生爱穿无领旗袍,因为样式新颖、俏皮,引得社会上的其它女性也纷纷效仿。
旗袍的领型有元宝领、圆领、方领、低领、凤仙领等,还有水滴领、V字领、连立领等款式。为了保证旗袍的领时硬挺的,师傅用浆糊将白布浆硬,放入领内,有些高级面料制成的旗袍,在低于领口处,手工缝上一条刮浆白棉布,便于拆洗。
开襟方式
中国袍服从商、周开始就习惯使用开襟形式,而且大多是右衽。
旗袍衣襟的款式多种多样,包括单襟、双襟、斜襟、直襟、曲襟、琵琶襟、中长襟、如意襟、大圆襟、双圆襟等。在制作旗袍上,双襟比单襟复杂,双襟旗袍在视觉上更显美观、高贵。
袖型变化
旗袍袖型的款式主要有宽袖型、窄袖型、长袖、中袖、短袖或无袖等。
袖型的花样常随潮流而变化,时而流行长袖,长过手腕,时而流行短袖,短至露肘,这些都体现了女性对美的孜孜以求。
20世纪20年代,旗袍袖子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倒大袖的出现,袖长至肘部,呈喇叭状,袖口滚镶锯齿形、波浪形、线香形的边,或是衬着白色蕾丝花边。在1927年的北洋画报上,曾刊登了一幅时装插画,画面上的女子已经穿起时装化的倒大袖旗袍,腰身略宽松,面料华美。
到了20世纪30、40年代,旗袍收腰明显,展现出女性玲珑有致的曲线,袖子时而细长,长过手腕,时而短至肘部,甚至有的袖长至肩下两寸,还有一些旗袍直接省去袖子。袖子在装饰上求新求异,出现了荷叶袖、开衩袖、镶蕾丝袖等款式。
裙摆飞飞
旗袍的裙摆有宽摆、直摆、A字摆、礼服摆、鱼尾摆、前短后长、锯齿摆等。
裙摆的变化与旗袍腰身的变化有着紧密关系。清代满族女子的旗袍不分上下,一件通身,长过脚踝,腰线较高,裙摆又宽又长,遮盖了女性的曲线美。随着旗袍腰身的变窄,裙摆也变得平直。
20世纪初期,旗袍的裙摆悄然发生了变化,透过老照片和老广告可以察觉到旗袍的裙摆变短了,鞋子甚至小腿都露在裙摆外面。
20世纪20年代,上海流行起一款新式旗袍,类似无袖的马甲,罩在短袄外,后来长马甲与小短袄合成一件,长至腿部,大袖口,造型仍是直线型,腰线较低,曲线不明显,下摆至膝。
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流行短旗袍,下摆稍过膝盖,裙摆收紧,凸显出腰部曲线。20世纪30年代中期,来自欧美的高跟鞋开始与旗袍搭配,改变了旗袍的流行风尚,裙摆渐渐加长,精巧的高跟鞋更增加了旗袍的美感,使女性身材更显纤细袖长、性感动人。随着旗袍下摆加长,开衩也越来越高。
20世纪30年代后期,一些自省自觉的女子开始提倡低开衩,开衩仅到小腿,裙长也发展到了极致,盖住了双脚,裙边及地,被笑称“扫地旗袍”。
抗战爆发后,各界女性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为了行动方便,裙摆逐渐变短,开衩也逐渐升高。
20世纪80年代,无论是在国际时装舞台,还是日常工作和生活,旗袍以多变的姿态展现着女性美,演绎着别样的东方风情。

上一页123下一页

    中国旗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