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鞋是指以天然皮革为鞋面,以皮革或橡胶、塑料、PVC等为鞋底,经缝绱、胶粘或注塑等工艺加工成型的鞋类。皮鞋透气、具有良好的卫生性能,是各类鞋靴中品位的鞋。
技术要点
设计方法可以变化多样,但无论采用何种设计方法,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技术要点。
1.必须遵循脚型规律,确定帮样各部位的比例。
鞋楦上,如果帮样部位的位置安排不当,成鞋后不仅影响外形的美观,而且会影响穿着。例如:后帮
过高要擦痛脚跟,过低则卡不住脚跟。前帮过长穿之顶脚腕,过短则有损产品的外观,后中帮过高,则要卡踝骨,帮面包头过长,则会挤痛脚趾,横条过后穿着困难,口门太小不仅穿着困难,脱楦时口门易碎裂,前后帮面相接位置,如不按脚型规律,行走时会产生帮面断线和裂缝等质量问题,因此,帮面部位位置的安排,必须根据脚型的生理特点和穿着要求还应全面考虑使用寿命,外形美观和布局合理等因素。
遵循脚型规律,合理安排好各部位的位置,是设计定位问题,脚前后的各个部位与脚长成正比关系,设计鞋帮样板时各部位的长宽分别与楦底样长、脚长、楦跖围长,以正比例进行换算定位。
鞋样中各个部位除后帮高、后中帮高需脚长成正比例关系。其余
所有部位的长度都与楦底样长、楦跖围长成正比关系,为什么后帮高、后中帮要与脚长成正比例关系,而不与楦底样长成比例关系呢?因为同一尺码鞋楦头型不同,放余量也不同,如尖头型鞋楦要比素头鞋楦的放余量增加9mm左右。如果后帮、后中帮高按照楦底样长来计算,势必后帮和后中帮偏高影响穿着,所以这两个部位一定要与脚长相比,
才能符合脚型规律,穿着舒服。
2.必须注意设计尺寸与成鞋实际尺寸的变化关系。
生产皮鞋所用的材料与制作方法是多种多样,但是设计的每一种产品,都要适合加工工艺及满足消费者穿着的需要。由于各种制帮材料的性能、特点延伸率各有不同,特别绷帮时鞋帮是在绷力的作用下,成为曲面状态的皮鞋,绷帮时鞋帮内还要放置衬垫、内底半内底,主跟、内包头等,因此在绷帮过程中,各部位会产生明显的移位,所以讲:帮样板的尺寸不等于成鞋的实际尺寸,成鞋的尺寸要比帮样板的尺寸大。
要保证帮样各部位的正确,在帮样设计时应充分注意各种不同材料以及绷帮过程中的移位变化规律,在某些部位必须采取技术处理,作适当的调整和控制,各部位设计尺寸应比成鞋的实际尺寸小2—4mm,这样才能使设计尺寸与成鞋的实际尺寸相等。
3.必须恰当处理鞋楦型态与鞋帮样线条的关系
在帮样设计时,必须恰当处理楦形态与帮样线条的关系,在各种鞋楦上通过线条的变化,使成鞋后所处的位置,作用与脚型、楦型协调一致。
鞋楦头型种类较多,一般可分为方、圆、扁、尖、高等,帮样设计时线条与鞋楦头型协调才能取得较好的艺术效果。
方头与扁头型的鞋楦,鞋帮前端处线条方以方、直为主,头角处略带小圆为宜,这样的线条能获得轻巧大方。
尖头型鞋楦:特别是鞋楦前端处,帮部件的线条,应采用小圆形和直线条为宜。
圆头与高头型鞋楦:帮面的前端处应以圆弧线为好,特别是有些宽大圆头型鞋楦,楦面较平面,前帮部件宜采取直线条,就可达到型瘦而实肥的效果。
高圆头型鞋楦:前帮部件的线条运用圆弧线条较为适当,应楦型的鞋式应以粗线条为主。
由于脚的肥瘦产生鞋楦的肥瘦之分,要使肥、瘦型的鞋,外形美观,则可以用线条来弥补。
一般型号较瘦的鞋楦:鞋帮部件应安排得匀称简单,部件线条可取弯曲型,如前帮盖部件线条可圆弧型大一些,以增加丰满的感觉。型号较肥的鞋楦,鞋帮部件应安排得多一些,部件线条可取直形,相对各部件长度适当放长些,以有变瘦的感觉。
鞋帮是由各种部件组成,因此帮样设计时各种线条的运用既不能单调,又不能杂乱混合。在确定基本式样的基础上,在变化中求新。
4.设计时要合理选用鞋楦
皮鞋可分为满帮、凉鞋两大类。在凉鞋中又可分为全空式、前后满中式、满头空跟式、满跟空头式。满帮鞋还可分为套式、缚带式以及高腰和低腰式等,在设计时,应合理选择相应的鞋楦,确保皮鞋的标准性。
如:全空式凉鞋的放余量要比满帮的鞋楦小,用凉鞋的鞋楦设计满帮鞋,就会中帮太肥,前底太短,用满帮鞋的鞋楦设计全空凉鞋就会前底太长,两边太狭,因此除了与满帮鞋结构相同的凉鞋可以用满帮鞋楦外,全空式凉鞋应采用专用的凉鞋楦。
套式鞋楦的跖围比素头鞋楦跖围要小半型,套式鞋楦跖围略小,才能卡住脚不往前冲,行走时能跟脚,缚带式要用素头鞋楦,才不会产生跖围处压紧脚面,所以要注意鞋楦的采用。
高脚鞋楦统口大,低腰则统口小,如果用低腰楦设计高腰鞋就会因统口小而穿不进,用高腰楦设计低腰鞋,由于统口大,不跟脚。
外底是组成皮鞋的主要部件,它承受着人体的行走和劳动时全部压力,与地面直搪摩擦,所以选材时既要考虑它的牢度和厚度,以要考虑耐折、耐磨等性能。
外底与鞋的结构有关,如透缝、压掌、卷跟、包边、包底、沿条、插帮、盘式等,各种工艺结构在设计时都有所不同。外底的设计是以内底样为基础的,在设计时要考虑面革、鞋里料的厚度,材质厚的要多放余量,材质薄的则少放余量,同时还要考虑它加工时削磨边缘损耗等因素。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