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服饰是指各民族本身文化中独有特色的服饰,也可以称为地方服饰或民俗服饰。在一些民族国家的城市生活中,人们在日常的时间虽然多以西装打扮为主,但在节庆、宗教仪式、国家典礼和其他正式的场合中,则会以民族服饰打扮出现,通常在服饰上的一些装饰品中可以推断出穿戴者的婚姻状态、社会或宗教地位等
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妇女头上的装饰多月玛瑙、珍珠、金银制成。蒙古族男子穿长袍和围腰,妇女衣袖上绣有花边图案,上衣高领。妇女喜欢穿三件长短不一的衣服,第一件为贴身衣,袖长至腕,第二件外衣,袖长至肘,第三件无领对襟坎肩,钉有直排闪光钮扣,格外醒目。正蓝旗蒙古族服饰与龙胜瑶族服饰、海南藏族服饰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蒙古族服饰》自治区地方标准共收录56套蒙古族服饰实物标准样品,有彩色效果图、款式图和裁剪图,并以蒙古语、汉语两种版本发行。对28个蒙古族部落的服饰进行了全面的确认整理。后经过专家、学者的多次讨论和严格审定,《蒙古族服饰》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于2012年6月1日发布,2012年8月1日实施。 斯庆巴拉木、米的可被文化部列入蒙古族服饰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